BLOG 輝仔愛的小窩

認識生產自費項目,提升孕產品質

Posted on: 2011 年 03 月 29 日

認識生產自費項目,提升孕產品質

嬰兒與母親 2月號 NO.412

文/姚博琳婦產科診所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 張令瑋
照片提供/漂亮孕媽咪蘇筱雯

其實,在安全無虞地將寶寶生出來的範疇內,健保可以說是給付了所有醫療照護項目,但是有幾項自費項目,的確可以在安全之上,多提升待產品質,或者改善剖腹產後舒適度,與降低剖腹產併發症。

 

smart孕媽咪必知

無痛分娩—-增進生產舒適度
生產之痛,痛起來甚至可以『痛不欲生』(痛到不想生)來形容!先進的麻醉醫學,可在不傷害胎兒的前提下,幫助準媽媽們整個待產過程輕鬆無負擔,不畏懼自然產。在美國平均有七成的產婦接受無痛分娩,有些醫院甚至高達九成。可惜在台灣,多數老一輩家長接受度不高,或者孕婦之間流傳著似是而非的疑慮,使國內的產婦約只有5%接受無痛分娩。
其實,難以承受的產痛沒有適當處理的話,疼痛、焦慮及壓力,會引起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因而減少子宮血流量,造成子宮收縮效能降低而使產程延長,或者造成胎盤循環不良增加胎兒窘迫機會。疼痛也會讓準媽媽們呼吸急促、換氣過度,換來頭暈手腳麻等更多的不適。隨著疼痛加劇,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臟負荷增加,讓原本就有潛在疾病,如心臟病、妊娠毒血症等的準媽媽們,可能誘發出併發症。也可能因長期陣痛耗損體力,最後子宮頸全開需要用力時已經使不上力。結果都是增加剖腹產手術的機會。
最常使用的無痛分娩方法為硬膜外阻斷術。這是一種區域性麻醉,使用比一般手術麻醉低很多的劑量,做到只阻斷痛覺神經而不干擾運動神經,所以不影響用力。一般施打無痛分娩的時機為:陣痛中,子宮頸開口約3~4公分。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如血壓低、發抖、尿不出來、暫時性頭痛、暫時性背痛。藥效過後症狀通常也跟著解除。自費約需6000元。
 
術後止痛—-讓產婦好好休息
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剖腹產一般採取脊椎麻醉。如果不施行術後止痛,麻醉止痛效果大約只能維持幾小時,之後子宮收縮與傷口疼痛可能就會以排山倒海之勢襲來。如此一來不但產後無法好好休息,還可能影響術後各方面恢復,更不用說要早早哺餵母乳。
剖腹產術後止痛的方式,有病患自控式靜脈注射止痛法和硬脊膜外注射止痛法。病患自控式靜脈注射止痛法是由醫師設定好一個輸注止痛藥的裝置,除可按照設定好的藥量自動給藥,讓藥物保持平穩的血中濃度,也讓病患在安全許可範圍內自己控制或加強藥量。投予藥物為類嗎啡止痛藥或非類固醇性抗發炎止痛藥(NSAID),或兩者並用。
硬脊膜外注射止痛法則是經由硬脊膜外導管給予低劑量的止痛藥物。止痛方式是侷限於半身式,對全身性的影響較小,且使用的藥物劑量低,因此剖腹產後打算哺餵母乳的媽咪們不用擔心會經由母乳影響到寶寶。通常早晚各投藥一次即可獲得良好止痛。一般而言使用不會超過兩到三天。兩種止痛方法皆可獲得良好之止痛效果,且各有其優缺點。除非有特殊的不適應症,否則可自行選擇其中一種施打。自費約需6000~8000元。
  
防沾黏—-降低剖腹產併發症
所謂沾黏,是身體組織在傷口癒合時的自然生理反應,導致本來應該分開的組織或器官互相黏在一起。根據一項2007年發表在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雜誌的研究顯示:接受一次剖腹產後發生沾黏的機率為46%,若接受兩次以上,發生率則高於75%。
沾黏造成的併發症包括腸道功能受影響、慢性下腹痛,還有15~20%可能造成之後不孕的問題。
降低沾黏形成之道,包括良好的手術技術、選用較不會造成身體發炎或排斥反應的縫線、使用藥物控制發炎現象的產生及使用防沾黏產品等。
手術中使用防沾黏產品,用意在於把傷口與週遭組織器官隔開,降低在癒合過程中發生沾黏的機會。目前使用的可吸收防沾黏產品,材質常見的有玻尿酸、乳酸及纖維素等,以玻尿酸薄膜為例,在體內停留的時間為7天,7天後人體就可自行吸收,實驗證實的確可降低沾黏的發生,在美國與日本已廣泛使用為防沾黏措施之一。自費約需10000~15000元。
 
 
結語
生產的本質應該是母子均安、享受生命的喜悅,而不是疼痛,更不是留下後遺症。健保給付的項目已能涵蓋安全生產。除此之外,準媽媽們更應該被善待,所以這些增加生產舒適度、不痛、促進產後恢復、免於恐懼的自費醫療措施,是值得列入選擇的。
 
張令瑋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
經歷: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 主治醫師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中心生化所分子醫學部門研究員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 遺傳學科 主治醫師
現任:台南市姚博琳婦產科診所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
台南市婦兒安婦幼中心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

發表留言

分類

三月 2011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Blog Stats

  • 156,788 hits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to subscribe to this blog and receive notifications of new posts by email.

一起加入其他 5 位訂閱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