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輝仔愛的小窩

Archive for the ‘未分類’ Category

圖片很幸運的獲得nac nac草本呵護系列的產品體驗機會,家中的兩個小寶貝一直以來就是nac nac產品的愛用者,像是目前在使用的nac nac牛奶燕麥潤膚乳液,有著淡淡的牛奶香味,感覺上也比較滋潤,每次洗完澡後兩個寶貝都很期待擦上這罐,而這次體驗的草本呵護嬰兒護膚乳液,味道上則是有著植物的清香,感覺上保濕效果更好,兩種乳液都有著不同的功效,都是相當適合在寶貝洗完澡之後身體比較乾燥的情況下使用,我們家小弟特別喜歡這罐的味道,現在洗完澡都指定要用這罐來幫他擦擦唷!

這個廣告看版…好難找喔!!!差點掛在動物園站!最後請工作人員幫忙找…哈!!!非常感謝他們^^"

 
Mall DJ幸福汽座販賣機開賣囉!
Combi受Mall DJ購物網站邀請,在台北木柵動物園捷運站內設立汽座販賣機服務,爸爸媽媽們可透過販賣機上的QR Code掃描,即可快速下單購買Combi安全座椅,一起為幼童乘車安全把關喔!活動網頁*打卡上傳拿好禮:自即日起~2012/7/31止在捷運動物園站打卡並上傳一張「幸福汽座販賣機」合照,至Combi Taiwan官方粉絲團活動網頁回覆資料,就有機會免費拿好禮喔! 詳情

 http://www.combi.com.tw/new_info.php?news_no=245

2.[活動]夏日尋寶GO ~ 台北捷運【動物園站】郊遊尋寶得大獎!http://courge.pixnet.net/blog/post/91218920

拍一張,可同時參加二個活動!!水喔~~

很榮幸可以申請到這次的副食品試用〔2瓶蘋果汁+2瓶黑栗果多果汁+2瓶有機南瓜馬鈴薯泥】,謝謝金格食品公司提供試吃。

HiPP喜寶的產品我從老大就開始陸續購買,果汁、果泥、米麥精至寶寶飲品,連媽媽喝的"天然媽媽ㄋㄟㄋㄟ飲品(微甜)"都選擇喜寶!!!!

我是個上班族的媽媽,很慶幸公司讓我帶著小孩來上班,但我也沒太多時間幫小孩用副食品,總是會擔心怕他營養會不夠!!來到公司,忙這個又忙那個的,但又不能讓小孩餓著肚子,自已準備的粥品食材又有限,此時再配上HiPP喜寶的〔天然有機南瓜馬鈴薯泥】讓寶貝吃的健康又營養,渴了來一瓶hipp果汁補充身體水份,看下圖小弟來公司時吃的非常開心,分享至臉書時,朋友馬上問應說…看小弟吃的如此津津有味她也要去買給baby試吃!!!

南瓜是維生素A及維生素B1的優質來源,馬鈴薯含有澱粉、蛋白質、磷、鐵、無機鹽、多種維生素,兼具蔬菜、糧食雙重優點。在馬鈴薯的全部營養物質中,澱粉含量佔第一位,其次是蛋白質。馬鈴薯的蛋白質屬於完全蛋白質,能很好地為人體所吸收,它所含的維生素C比去皮的蘋果高一倍。每天攝取200~300克的新鮮馬鈴薯,就可以補充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的消耗。

小弟還蠻愛吃南瓜馬鈴薯泥的,星期天去兒童育樂中心玩,下午吃點心的時候就一直和媽媽討著要吃,餵的慢一點小弟還會跳跳跳著想要自己用手去拿的樣子,最後很滿足的將南瓜馬鈴薯泥給吃光光,還一直吐舌頭舔舔嘴角邊的,看來真的是吃得意猶未盡唷!

另外還有黑栗果多果汁以及有機純蘋果汁,黑栗果所含的維生素C是柳橙的四倍,且富含花青素、維生素C、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鉀、鋅、硒…等豐富的營養物質,而蘋果汁則是有著豐富的鐵質和纖維,可以調節人體生理機能,這些對寶寶所需的營養都是有相當大的幫助唷!

最後還是很感謝喜寶提供的這次免費試吃活動,媽咪、大小兩個寶貝都很喜歡喜寶的產品,在這邊也推薦給我身邊有小寶貝的朋友們一起來支持及愛用喜寶的有機嬰兒副食品!!

很感謝老板讓我帶小弟來公司上班!!但…這是暫時性的。
很少老板願意讓小孩來公司吵吵吵~~
還好小弟很配合,也很聽話,讓我省下一個月的保姆費!!
感覺真棒!!又可以親餵母奶~~省去擠奶時間…讚~

小弟來公司上班半個月嚕!!!

來張特寫照

懷孕內著挑選重點

整個懷孕過程,準媽媽的身體會因為荷爾蒙變化,在外觀上有明顯的改變,從乳房變大、胸腺變化,到腹部隆起,這些改變讓準媽媽們傷透腦筋,原本的內著裝變得不敷使用,必須重新購買,才能因應孕期所需。

為什麼要穿孕期內衣?
陳麗慧護理師指出,孕婦只要覺得原先的內著(胸罩、內褲)穿了不舒服,就應重新購買較大的尺寸,而選購時最好親身前往試穿,才能挑到自己喜歡的款式和適合自己的大小。另外,對於內著的質材,只要把握吸汗、舒適等原則即可。
再者,懷孕五、六個月左右,面對日漸變大的腹部,孕媽咪開始感覺肚子有下墜感、下肢不舒服,有腿部水腫、靜脈曲張、抽筋等狀況,可以考慮穿著托腹帶、托腹褲或孕婦褲襪來緩解腹部及腿部的不適,孕婦仍能感覺輕輕鬆鬆,沒負擔。另外,在秋冬時節要特別注意保暖,孕期若有傷風感冒、身體不適,吃藥會有較多的禁忌,若能事先預防,穿著保暖的衛生衣褲,才能擁有一個健康愉快的懷孕時光。

孕媽咪內著挑選要點
購買孕產婦用品,首先可先視自身的外型改變來考慮需求性,多詢問有經驗的親朋好友,最後至賣場參考相關的商品資訊,因為市面上的孕產婦用品種類多、品牌雜,有些商品的功能甚至過於誇大,因此必須多了解、多比較,才能買到自身最需要的用品。然而到底該如何挑選孕期、產後的「內在美」衣著,才能讓懷孕過程舒適、輕鬆的渡過呢!以下我們將為您介紹簡單的基本原則。

孕媽咪照過來

孕婦胸罩

特色:
大小為32B~40E(一般尺寸只有到38D)。
發現胸部大小有改變即可開始換穿孕婦胸罩。孕婦在懷孕期間至少需要購買一次胸罩;懷孕後期體型改變較大則需要再購買一次,懷孕後期選擇哺乳型胸罩,以為產後哺乳做準備,並能預留墊乳片的空間。胸罩的布料最好選擇吸汗、舒適、具伸縮性的質材。

建議選購原則:
胸罩一定要合身:只要覺得原先的胸罩穿著不舒服,就需要重新購買新的胸罩,購買時最好親身前往試穿,才能確保舒適程度。
依自身需要選購:可依照自身喜好、懷孕的不同時期、生活習慣選擇不同類型 的胸罩。無鋼圈胸罩或運動型胸罩較舒適;懷孕期間,有些孕婦的胸部罩杯會大1~2號,須視胸部大小的改變,選擇最適合者,至於體型大小的改變則因人而異。或可選擇可調整背扣的胸罩依胸部變化調整。
選擇長時間穿著的胸罩:上班、外出最好選擇支撐力較佳者,以免在孕期胸部變大後卻反而下垂。
建議選購數量:至少準備2~3件。

孕婦內褲

特色:
孕婦內褲的布料為棉質,可吸汗、較舒適;可依腹圍、臀圍的大小變化來挑選;款式分為高腰、低腰兩種;底部多了一層棉布,較透氣且可吸收陰道分泌物或滲漏的尿液。

建議選購原則:
◎依肚圍大小來選擇:孕婦內褲需依懷孕時期肚圍大小的改變來選購;也可購買鈕扣式的內褲,即可適用於懷孕全期。
◎可嘗試比基尼式的內褲:選擇無束縛的比基尼款式,必須強調外衣的選擇及保暖。
◎建議選購數量:建議購買4~5件。

托腹褲

特色:
托腹褲是將托腹帶的設計加在內褲上,同時具有兩種托腹和內褲功能,有些還另具有調節功能,可以預防並減輕腰痠背痛

建議選購原則:
◎購買適合自己的托腹褲。
◎建議選購數量:可考慮購買2~3件。

彈性褲襪

特色:
和一般褲襪不同,孕婦褲襪考量到孕婦腰圍的變化,在小腿、腳踝部份都有彈性設計,有托腹、修飾及減輕腿部疲勞的功能,可支撐孕期漸漸展現的「孕味」身材,並加強修飾效果。分為褲襪型、長筒型、短筒型三種。

建議選購原則:
◎搭配服裝,選購不同顏色:可供搭配不同服裝,及美化腿部及臀部線條。
◎改善及預防靜脈曲張症狀:懷孕中、後期可能會因為子宮越來越大而壓迫到靜脈血管,引發靜脈曲張;或者長久站立,壓迫下肢循環,而導致末梢神經循環不好,所以要避免久站、久坐,睡覺時將腳部抬高,以促進血液回流,改善或預防腿部靜脈曲張、水腫的現象。
◎建議選購數量:購買2~3雙,以利換洗。

衛生衣褲

特色:
秋冬時節,準備舒適、保暖的衛生衣褲禦寒,是很不錯的選擇。

建議選購原則:
◎選擇彈性佳者:可適用於體型轉變。
◎可選購前開式設計:在產後哺乳時亦可穿著。

文章引用"媽媽餵"媽媽百科 》懷孕百科。(Mamaway媽媽餵:http://www.mamaway.com.tw

懷孕禁忌-生活篇

從農業社會開始,長輩們常說,懷孕禁忌要注意,以免觸犯胎神。而這些禁忌流傳至今,以現代的科學角度來看,是否仍存在其意義呢?隨著孕期的增加,孕婦的生理狀態也有很大的改變!常聽聞各種關於孕婦在行為上的禁忌,讓準媽咪既擔心又無所適從,到底哪些行為真的會影響孕婦的安全呢 ? 現在我們就來一一探討大家常說的懷孕禁忌,讓媽咪們可以更自在渡過孕期!!
 
懷孕禁忌生活起居篇
1、孕婦不能隨意更動居家環境、施工甚至搬家,否則易傷害胎兒?
古代說法:
是因為更動居家環境、搬家會驚動到胎神,影響胎兒,容易流產。不過以現代的科學角度來說,搬家或是房屋裝修,都會付出更多的勞動力及心力,且需要搬動重物,對重心不穩的孕婦來說,發生意外的機率也相對提高。

現代觀點:
這個禁忌主要是與動到胎神有關,因為胎神每天都在不同的方位,如果隨便搬家,容易影響胎兒。居家施工時,孕婦難免需要搬重物,發生意外的機會的確比較高一些,也可能會造成下腹部用力、子宮肌肉收縮,若不小心碰撞到腹部,還可能導致出血或胎盤早離剝離,這論調與古人建議孕期不宜搬移住所的道理相同。所以若是非必要,孕婦還是儘量以「休養生息」為主,若碰到比較勞累的工作時,如搬移粗重的東西,還是最好請他人代勞,或者改到生產後再進行吧!

2、孕婦不能縫針線,動剪刀?
古代說法:
孕婦假使拿剪刀、縫製物品,生出來的寶寶可能會有缺陷!

現代觀點:
古代社會是傳統男耕女織的家庭架構,對於女性來說,從進入婚姻開始,就需要負擔很大的工作量,有些人家的媳婦除了照顧家庭子女外,還需要外出幫忙農作,所以,為了保護懷孕的女性,讓她們有機會休息,不再做過量的工作,並且可讓心思和體力得到放鬆和培養,所以會希望孕婦盡量不要再做些動到刀剪的縫補工作,會從此做法演變為是一種民俗禁忌的說法,而它最初的用意,不過就是希望孕婦不要過度勞累,以免容易動了胎氣造成流產。婦產科醫師表示,寶寶的缺陷可能是因為染色體異常或是因其他病變使然,孕婦應定期做產檢,保持身心健康,飲食均衡,自然就可以生個健康寶寶囉。

3、懷孕不能更動床位
古代說法:
懷孕後的婦女不可以隨意更動床位,並且要在孕前就依照胎神的位置擺放好,隨意觸碰胎神,是會影響到胎兒的。

 
現代觀點:
古人認為,孕婦的床有所謂的「床母」存在,祂可以幫助保護胎兒在10個月內的健康成長,這也是台灣特有的習俗。所謂的胎神所在方位,其實相信的人,會去參考農民曆,可是現代的人其實可以不用那麼迷信,以免造成過度的緊張。

基本上,床位的確不宜在孕期時隨意更動,因為擔心更動後的床位,可能會造成孕婦的不習慣、導致夜晚不易入眠,而床的擺設並沒有太大的限制,在風水學上也建議不宜在床尾放鏡子,以防夜晚燈光不明時,孕婦會被自己的人影嚇著了;另外,就是不要在樑柱下擺放床位,因為會使人感到有壓迫感,尤其是在最需要安心且放鬆入眠的地方。還有,不要將兇器、尖銳等物品放在床上,這也是保護孕婦不要不小心受傷了。

4、客廳要避免懸掛猛獸的圖畫,以免使孕婦受驚?
古代說法:
客廳要避免懸掛猛獸的圖畫,否則會使孕婦受到驚嚇。

現代觀點:
這完全是現代人的「胎教」觀念之古代版說法,這是一個很容易被認同的做法,因為一般家庭若是不做為營業場所的話,最好不要在客廳或者居家場所懸掛任何猛獸的圖畫,像是毒蛇、老虎等可怕的野獸,或者是刀、劍等利器,這都會讓居住的人在日久觀看後,感到精神上的壓迫與心靈上的受怕,當然也會影響到心情,使人不健康,孕婦一旦不健康,胎兒也會受影響的。

5、可以吃婚喪喜慶的食品嗎?
古代說法:
孕婦不可以吃婚喪喜慶的食品,也最好不要參加任何婚喪喜慶的場合,以免影響到胎兒。

現代觀點:
古人希望孕婦不要吃婚喪喜慶的食品,也最好不要參加任何婚喪喜慶的場合,主要是擔心這些事件會沖擊到胎兒的健康。
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台灣一般婚喪喜慶的場合都會聚集很多的人,除了可能擔心人群多、疾病感染源也多的情況外,路邊擺攤的宴席食物,也要擔心它的衛生問題,加上與認識及不認識的人共享一桌食物,也容易有腸胃感染的顧慮。像是喪禮的食物,因可能被放置的時間較長,更容易不新鮮,由此來看,古人的生活智慧是有其深切意含的。

 
6、孕婦不可以將手舉高過肩或曬衣服,否則容易流產?
婦產科醫師表示,孕婦因體型改變,重心也比較不穩,自然有許多行動上的限制,譬如說不適合墊腳尖拿東西,抱太重的物品等。因此應盡量避免拿高處的東西。最好能將家中常用的物品,放置在與孕婦肩膀同高的高度,避免發生重心不穩跌倒的意外。
 
7、不可以拍孕婦肩膀?
早期的年代,因為怕孕婦受到驚嚇,導致流產,因而有此一說。區慶建醫師表示,懷孕期間,孕婦的情緒容易緊張、煩躁,不過根據醫學報告指出,孕婦緊張時所分泌出的腎上腺素,會讓胎兒動的比較厲害,對於影響受精卵著床的成功率,影響並不大。
8、孕婦長期待在吵雜的環境中,或聽吵雜的音樂,將來寶寶會愛哭?
以目前的研究報告顯示,孕婦常聽旋律優美、和諧的樂音如:河川溪流聲、蟲鳴鳥叫聲或古典音樂,胎兒可感受到音樂的律動和節奏,也會讓孕婦心情放鬆、血管收縮正常,當然利於胎兒成長;相對地,嘈雜的高頻律動音樂,如:搖滾樂、電子音樂等,胎兒較不喜歡,易表現出不舒服。尤其懷孕七個月後,是胎兒聽力發展的階段,柔和音樂可刺激胎兒的聽覺發育,也能增加胎兒的舒適感。
 
9、孕婦不能剪或燙頭髮嗎 ?
 
孕婦剪頭髮在學理上不會影響生理狀態,也不會發生胎兒畸形的問題。坊間傳言,孕婦使用剪刀或槌釘子會影射胎兒之缺陷,使孕婦多一分顧慮,若此說法屬實,試問一位懷孕的美髮師在幫一位孕婦剪頭髮時,誰的胎兒應該「變」畸形 ? 至於燙頭髮的關鍵在於,燙髮藥水是否會經皮膚被孕婦吸收而影響胎兒的健康,由於燙頭髮並非生活必須,否則孕婦儘量避免燙頭髮,尤其在第一孕期(懷孕到第13週)較保險。
 
10、孕婦不能去探病嗎 ?
從科學的角度來解析,孕婦最好不要去探病,原因在於醫院裡有很多的病菌,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地方,為了母體和胎兒的健康著想,孕婦不能去探病,也不要去產房;古人的用意是科學性、知識性的,但是為了讓人信服,演變為以禁忌、告誡的方式達到效果。
 
在醫療不發達的時代,懷孕和生產的過程只能依賴神祗,為了母子均安,民間才會流傳一些禁忌,記載於黃曆中,成為長輩耳提面命的提醒。以現代科學的眼光審視,其實有些禁忌是有道理的,孕期小心絕對正確,只要不是太離譜、會影響正常作息的說法,可稍微順從老人家的意見。若準媽媽不是很確定時,可跟婦產科醫師討論,解決心中疑問,以免某些疑神疑鬼的問題,造成無端的心理壓力。保持快樂心情,讓妳百無禁忌!
 
文章引用"媽媽餵"媽媽百科 》懷孕百科。(Mamaway媽媽餵:http://www.mamaway.com.tw
生孩子‧別怕!

「聽說生孩子很痛呢?」是許多產婦聽聞過的話,一旦產兆來臨,待產時,產婦要做些什麼事?生產過程又是如何進行?準爸爸又可以幫上什麼忙?透過醫師的指導,你就能從容面對生產。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應宗和醫師‧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唐詠雯助理教授 執行/蘇麗華 插畫/妍希

待產和生產的經驗對一位產科醫師來說,可能僅是司空見慣的一個過程,但對產婦而言,這可能是一輩子刻骨銘心的記憶;因此,如何能儘量讓媽媽保有這段美好的回憶,一直是我們亟欲努力的方向。經由產前衛教,設法讓產婦瞭解生產的過程以及其中需經歷的種種生理變化,產婦和家人對生產過程中產婦的子宮變化,以及生理與情緒反應的變化有進一步的認識後,經由專業助產員的引導,就可協助產婦和家人有信心應付分娩的到來,並留下美好的生產經驗。 再加上準爸爸、陪產員或相關醫護人員對產婦做適當的產中支持,將可協助整個產程順利進行。產程的進行順利與否與子宮頸位置、子宮頸變薄狀態、子宮頸擴張速度、寶寶胎頭位置的旋轉情形和寶寶胎頭下降情形有關。

分娩過程物理治療技巧

生產經驗對於婦女是一輩子記憶深刻的重要經驗,對產婦的身心影響是深長久遠的,適當的生產支持能有效促進產程進行,並協助產婦生產順利。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與物理治療師群實際臨床合作,嚐試給予產婦生產中相關的物理方法支持,利用相關物理治療技巧包括:*利用各種待產姿勢調整胎兒位置、促進子宮有效收縮、改變骨盆活動度,配合不同呼吸模式協助放鬆、以減少胎兒窘迫的發生。*利用有效的生產用力方式與姿勢的調整,協助第二產程進行。*適時的利用非侵入式的電療、按摩和關節鬆動術以緩減生產的疼痛,協助產婦產程順利進行且增加產婦信心。應用此種方式協助待產及生產的目的,我們希望除了可以大量減少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介入(例如藥物使用、無痛分娩、剖腹)外,也希望提升自然生產率,即將生產的媽媽不妨試試。

point.產程3個階段
【第一產程】是指規則陣痛開始到子宮頸全開。【第二產程】是指子宮頸全開到胎兒娩出。【第三產程】是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

第一產程.潛伏期
【定義】是指規則陣痛到子宮頸全開,由子宮頸擴張程度可分為潛伏期(latent phase)與活動期(active phase),潛伏期是為子宮頸擴張至約3公分時,產婦會產生漸進式收縮,並產生規則陣痛。

【規則陣痛】是指約每3分鐘收縮一次,每次約40~60秒。

【初產婦】初產婦和經產婦所需的時間並不相同,初產婦可能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才進入活動期。

【經產婦】則可能一發生陣痛,就近入活動期而準備要生產了。 潛伏期的長短會因子宮頸的狀態和胎兒在骨盆上的位置和狀態而定。當子宮頸逐漸變柔軟和變薄,胎兒是枕前位(occiput anterior)(胎頭向下方,胎兒下巴貼在胸前,枕部面向媽媽腹面)並且胎兒的胎頭以正確的方向進入骨盆腔時,較能正常順利的進行產程。

【疼動指數】1~3分(較低)此時期的待產婦通常心情一開始是興奮的,滿心期待寶寶的降臨,如果把疼痛指數分成1到10分,分數越高越痛的話,此時期的疼痛指數約1至3分是比較低的,但是,一段時間過後,產婦對於產程進行的快或緩慢會開始變焦慮或是反應過度。

陪產人員可以幫什麼忙呢?
*這時準爸爸或家人可以協助產婦轉移注意、多休息。*照顧產婦需要吃或喝,建議少量多次進食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並供給足夠的飲水。*紀錄宮縮情形(什麼時間開始、持續宮縮的時間、兩次宮縮間隔多久、宮縮強度、吃的食物、呼吸情形)。

產婦可以從事的活動
*產婦可以下床走動或沖個熱水澡、變換待產姿勢以增進骨盆循環。*適當利用重力的力量,例如半坐臥,以加速產程的進行。

Attention! 當產婦宮縮進行而無法走路和呼吸時,陪產員或相關醫護人員和準爸爸可以協助產婦放鬆、調整呼吸和集中注意力在某個地方來應付宮縮時的不適,並給予產婦信心。

第一產程.活動期
【定義】當產程進入活動期時,此時期約為子宮頸擴張從4或5公分持續進展至10公分。

【初產婦】約需經歷16至18小時。

【經產婦】約6至8小時。

【疼痛指數】4~6分*當子宮頸口擴張接近10公分時為疼痛最高點,此時疼痛指數達到8至10分。此時產婦由於產程進展較快,子宮頸變的較薄和軟,子宮頸擴張時產生較少阻力,子宮收縮較強,且持續時間更長,且平均3至4分鐘規律收縮一次,疼痛指數很快達到4至6分,可能本來還是說說笑笑的臉,一下就變嚴肅了,通常此時期產程進展會越來越快,子宮收縮非常強烈,這時許多婦女會描述這時相當痛。通常擴張接近10公分時為疼痛最高點,此時疼痛指數達到8至10分。

【產婦的情緒和反應】 此階段產婦通通常會變得較沮喪,無法控制生產的變化,也較無安全感。當疼痛最高點,產婦可能會發生冷熱發抖、噁心、直腸不適、無法掌控行為和情緒、恐懼,有時甚或會喃喃自語進入自我封閉的狀態,對外界刺激毫無反應等。

陪產人員可以幫什麼忙呢?
*當宮縮變化時,情緒變化也隨之起伏變化,而且產程進展會越來越快,這時候要陪產員和準爸爸可以協助和鼓勵產婦找出產婦自己應對的方式,隨時調整應付行為的方式和規律性。*嘗試使用各種應對方式,包括抱著準爸爸於站姿下慢舞搖擺、坐搖椅、做生產球搖擺,集中注意力在某個地方,例如眼光注意準爸爸和陪產員或相關醫護人員的手勢、臉,而不要緊閉眼睛,並配合規律的呼吸節奏,以及紀錄宮縮情形。*通常產婦身體搖晃、點頭、肢體搖擺的節律性動作,較能應付宮縮時的疼痛。

產婦可以從事的活動
*當疼痛仍無法解決,可嘗試淋浴、按摩、變換待產姿勢(俯臥生產球上、趴臥椅背逆向坐者、側臥)、熱敷等,通常身體向前傾較能緩減產婦的疼痛不適。*這時仍可照產婦需要吃或喝,並定時上廁所。

第二產程
【定義】是指子宮頸全開到胎兒娩出,當子宮頸口全開以後,就進入第二產程。這時寶寶胎頭會慢慢往下降,產婦會感到疼痛的部位也逐漸往下移。這時寶寶胎頭逐漸經由一定方向的旋轉下降,最後娩出。

【歷時】第二產程通常持續約半小時至3小時。

【疼痛指數】這階段產婦疼痛似乎稍微緩減一些,但宮縮頻率越來越密集,宮縮時間越來越長。當寶寶下降時,胎頭壓迫到骨盆,產婦會感到有想下用力的衝動,如像解大便一般,產婦的壓力大到甚至會驚慌,會忍住不敢用力,怕胎兒掉出來,甚至會沮喪。

【產婦的情緒和反應】當胎兒胎頭著冠時,產婦會陰部位會有灼熱感和延展的感覺(想知道這種感覺嗎?試著用兩手的食指將兩邊的嘴角用力拉開試試…對了,就是那種感覺),產婦會有想趕快結束生產和怕陰道被撕裂的恐懼。

陪產人員可以幫什麼忙呢?
*準爸爸和陪產員或相關醫護人員應根據產婦的情形,調整產婦適合的生產姿勢(半協躺坐姿、蹲姿、側臥等),以放鬆骨盆底。*準爸爸和陪產員以及醫護人員可以適時指導產婦用力方式、呼吸方式以及身體姿勢,給予信心和照護支持,直到寶寶終於生下。

產婦可以從事的活動
產婦應配合宮縮收縮時,深吸一口氣,憋住和閉氣用力,連續幾次用力將胎兒向下擠,一口氣要盡量維持10秒鐘以上,等到收縮停止後再休息,宮縮間歇時,全身肌肉放鬆休息,等待下一次收縮的開始閉氣用力。

 全文詳 2008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引用"媽媽餵"媽媽百科 》生產百科。(Mamaway媽媽餵:http://www.mamaway.com.tw

還有更多哺餵母乳的迷思

  1. 乳頭凹陷或扁平的婦女無法哺乳。不正確!

    

哺餵母乳是用乳房餵奶而不是用乳頭    。雖然寶寶較容易含上凸出的乳頭,但這不一定是必要的。好的開始可以預防很多難處,媽媽不論有什麼形狀的乳頭都可以完美合宜的哺乳。在過去,常常會建議媽媽使用乳頭罩好讓寶寶可以吸奶,其實不應該使用這種小道具,特別是在剛開始餵奶的頭幾天!雖然看起來這是個好方法,但是使用乳頭罩會造成餵奶困難並可能造成寶寶體重過度減輕,並讓寶寶更難接受乳房,如果寶寶不接受乳房,經過適當的協助,寶寶通常在稍後也會接受。同時乳房在最初的幾個星期會改變,若是媽媽能維持充足的奶水量,無論如何寶寶通常在八週大前都可以含上乳房,但有適當的幫助可以讓寶寶早一點含上 (請看單張#26 當寶寶拒絕含上乳房時) 。

2. 懷孕的婦女應該停止餵奶。   不正確!

若是媽媽和孩子都想要就可以持續餵奶。 有一些大孩子在媽媽生產完之後繼續喝奶。許多婦女在懷孕之後因為乳頭疼痛或其他原因而決定停止哺乳,但並不需要急著這樣做,也沒有任何醫療上的需要。事實上,有許多好理由要繼續哺乳。懷孕時奶水的產量會降低,但若是寶寶已經在吃其他的食物,通常就不是問題了。然而有一些寶寶會因為奶水不足而停止吸奶。

3. 寶寶腹瀉時不應該餵奶。 不正確!

對抗腸胃感染(腸胃炎)最好的治療就是餵母乳。而且,寶寶需要母乳以外的液體是非常罕見的。若是有乳糖不耐的問題,寶寶可以在餵奶之前或之後吃幾滴乳糖酵素,這並不用處方簽,但這對母乳寶寶很少是必要的。媽媽可以從門診拿到相關的資訊。因為腸胃炎引起的乳糖不耐症會在一段時間後消失。無乳糖配方奶並不會比母乳好,母奶比任何配方奶都好。

4. 寶寶會吸乳房二小時是因為他們喜歡吸吮。不正確!

寶寶需要也喜歡吸吮,但吸多久才足夠?大部分吸乳房這麼久的寶寶可能是因為餓了,即使他們的體重可能增加得不錯。含著乳房和喝到奶水是不同的。寶寶正確的含乳可以讓哺乳更有效率,讓寶寶確實吃到奶的時間更長。當寶寶沒有在吞嚥時,你也可以藉由擠壓乳房將奶水擠到寶寶的嘴裏,幫助寶寶喝的更多。小於5-6周的寶寶通常很容易在奶水流速慢時睡著,不盡然是因為他們已經吃飽了。

5. 寶寶需要學會如何用奶瓶,因此在寶寶拒絕奶瓶之前就要讓寶寶使用奶瓶。  不正確!

  

雖然許多媽媽因為不同的原因決定讓寶寶使用奶瓶,但是沒有理由要寶寶一定得學會使用奶瓶。實際上,使用奶瓶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因為加拿大的婦女可以享有52週的育嬰假,而寶寶六個月大時就可以吃固體的食物,早在媽媽必需回到工作崗位之前。寶寶甚至可以從湯匙喝液體及濾掉水分的固體食物。大約六個月大時,寶寶可以開始學習如何從杯子喝東西,雖然寶寶可能要花數個星期才能有效的使用杯子,但他們總學得會的。若是媽媽決定讓寶寶使用奶瓶,最好等到寶寶已經順利哺乳4-6週之後再開始,而且只是偶爾使用。有時候,六周大就開始使用奶瓶的寶寶,到3-4個月大時會拒絕奶瓶,即使他們已經常規性地使用(聰明的寶寶)。不用擔心,利用上述的方式餵寶寶或用湯匙。哺乳不順利就讓寶寶使用奶瓶不是個好方法,反而會讓哺乳更困難,為了你和寶寶,不要試圖用餓寶寶的方法强迫他順從,要尋求幫助。

6. 若是媽媽動手術,她應該等一天再開始哺乳。  不正確!

手術後只要媽媽一清醒且想餵奶時,就可以馬上哺乳。麻醉期間的用藥或術後止痛藥及抗生素都不應該妨礙媽媽哺乳,除非有特殊狀況。進步的醫院會讓哺乳的媽媽及寶寶同時住院,不論是媽媽或是寶寶要動手術都可以持續哺乳。許多規定限制哺乳並不是為了媽媽及寶寶的益處,只是為了醫院工作人員的方便。

7. 哺餵雙胞胎太困難了。不正確!

如果哺乳順利的話,直接哺餵雙胞胎比瓶餵還容易。這是為什麼特別花工夫從一開始就學習用正確的方式餵奶,對雙胞胎的媽媽那麼重要 。有些婦女可以純母乳哺育三胞胎,這確實會花很多時間和功夫,但無論如何養育雙胞胎和三胞胎都要花很多時間和功夫。

8. 婦女在懷孕時乳房若沒有變大或只變大一點點,則不會產生足夠的奶水。不正確!
只有極少數的婦女無法產生足夠的奶水(但他們可以使用哺乳輔助器哺乳。有一些有這類情形的婦女說她們的乳房在懷孕時沒有變大。然而,大多數在懷孕時乳房沒有變大的婦女仍可以製造充足的奶水。

9. 媽媽的乳房若是看起來不飽滿,表示裡面只有少量的奶水。不正確!

乳房不用感覺很飽滿也可以製造很多奶水。媽媽不覺得乳房脹脹的是正常的,因為她的身體會調整以產生符合她寶寶需要的量。這樣的感覺會突然出現,有可能早在生產後兩周或更早就出現。乳房絕不會是“空的”,寶寶在喝奶的同時也會製造奶水。重要的是寶寶是否從乳房吸到奶水? 而不是乳房該感覺如何飽滿。

10. 在公共場合餵奶很不莊重。不正確!

這種想法對一位哺乳的媽媽是一種羞辱和歧視。媽媽試圖為寶寶做一件最好的事,不應該為了別人不正確的想法或缺乏了解,而被迫留在家裡或在公共廁所裡餵寶寶。這些覺得被冒犯的人只需要轉開眼睛就可以了。孩子們看到婦女哺乳不會受到心理傷害,相反的,他們可以學到一些重要而美麗迷人的事。他們甚至可以學習到女人的乳房不只是用來賣啤酒。有一些婦女為了出門而把寶寶留在家裡讓家人用奶瓶餵奶,下次或許可以鼓勵她們把寶寶一起帶出門。

11. 餵母乳到小孩34歲是不正常的,對小孩也不好,會造成母子關係過度依賴。不正確!

從人類開始出現在地球上,在大部分的文化裡,餵小孩到2-4歲是天經地義的事。只有到最近100年左右餵母乳才變成一件需要被限制的事情。讓小孩喝母奶到3歲並不會讓他們變得過度依賴,反而他們會因為有安全感而變的更獨立。 孩子自己會決定何時離乳(在媽媽温和的鼓勵之下),而達成之後孩子仍會覺得有安全感。

12.寶寶若是好幾天沒有喝奶 (或幾週),媽媽就不應該再重新開始餵奶,因為奶水已經酸了。不正確!

 奶水和以往一樣好喝。母奶不是牛奶或奶瓶中的配方奶。

13. 運動過後不能餵奶。不正確!

一個媽媽絕對沒有理由不能在運動後餵她的寶寶。有研究顯示說寶寶在媽媽運動完之後變得很難餵,這個研究做得並不完整也和數以百萬有每天運動習慣的媽媽們的經驗互相矛盾。

14.餵母乳的媽媽不能燙髮或染髮。不正確!

 我不知道這些說法是從哪裡來的。

15. 任何事都會怪到餵母乳上。  正確!

若是一位媽媽疲倦、緊張、哭泣、生病、膝蓋疼痛、睡眠品質不良、愛睏、頭暈、貧血、關節炎復發 (偏頭痛或慢性疾病), 抱怨掉髮、視力變差、耳鳴或皮膚癢。不論家人、專業醫療人員、鄰居、朋友甚至計程車司機都會歸咎於餵母乳。哺育母乳也被責怪是造成婚姻問題、孩子行為不良的原因。甚至連房貸利率升高、經濟疲軟都可以怪到餵母奶上面。任何時間,只要有不符合“圖畫書”上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會忠告媽媽應該要停止哺乳生活才會更好,問題才會解決。

傑克‧紐曼醫師 撰寫

柯曉芝 翻譯 2005年4月

文章引用"媽媽餵"媽媽百科 》哺乳百科 。(Mamaway媽媽餵:http://www.mamaway.com.tw )

尊重母親的直覺

這段時間,有機會拜訪了許多新家庭。在家庭的互動中,卻看到新手父母與寶寶之間的有趣互動,非常有意思。我很想在這裡與讀者分享。以往,我總是會一再地提醒新手父母,有效溝通,給自己時間慢慢地來適應家庭的新生活。不過,我也發現,很多已經有了第二胎的父母,卻也一直留在原來的老問題裡。我總是聽到很多年輕媽媽提到,另一半不了解她。在教養上,夫妻也各有看法。如果,再加上夫妻雙方,各自父母在教養觀的差異及涉入,常會令年輕的媽媽無所適從。當一位年輕的母親,在這些衝突與混淆的期待下來照顧小寶寶,真的是很不容易。那是非常耗損母親能量的,對寶寶不好,對夫妻關係也深具破壞力。

不過,如果母親能被教導如何察覺自己的母親直覺,讓母親的直覺來引導自己找出和了解寶寶的需要時,家庭的動力將會流暢起來。當然,這個前提是家人與先生,要能夠尊重母親的直覺,也信任母親的直覺。舉個例子來說,我看到一位新手母親對著先生說:「我覺得走進這個房間,氣溫好像冷了些,可以請您關個窗戶嗎?」先生卻回答:「可是,我的感覺沒有啊。關窗會太熱,才差個一度好不好,沒有那麼嚴重吧。」接著,我可能看到的是一對因著小事而弄得不愉快的夫妻。這樣的狀況,到頭來,總會有一方會屈服於另一方,強弱立見。

媽媽用心來愛寶寶‧爸爸用頭腦來愛寶寶

在這個世界裡,有男人,也有女人。可是,不管是男或是女,都得在女人的子宮裡,接受女人身體的滋養,成熟。之後,才能離開母體。這是女人與男人一個很大的差異。當母親在懷孕的過程裡,在生產的過程中,在哺乳的過程中,我們都很容易可以看到母親的本能與直覺。對爸爸來說,那些只有媽媽才獨有的親身感受,是很難體會與想像的。媽媽常常會來到那完全憑感覺的狀態,卻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這也使得夫妻間,因為寶寶的出現,來到一個過去不曾有過的狀態。

媽媽正親身經歷著一生難有的生命體驗,彷彿來到生命的高峰;父親卻陷入一個完全無法感覺又無法理解的狀態,彷彿來到生命的谷底。

爸爸很想涉入母親與寶寶的裡面,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其中的一部份。可是,怎麼會完全無法介入母親與嬰兒呢?這樣的渴望,也會轉換成一種妒嫉的情緒,想要介入和掌控,或陷入評價與判斷中,或一定要證明「我是對的」或「要聽我的」狀態裡。這樣,也會讓母親常會因為與寶寶「忘我」的狀態,而對另一半充滿愧疚。其實,爸爸可以學習用另一種方式來與妻子、寶寶連結。那就是「放下頭腦,用心來愛」寶寶。這是寶寶送給爸爸的一個生命大禮。您有見過,當新生寶寶在爸爸臂膀擁抱下的新手爸爸嗎?他們臉上的線條總是柔軟的,他們的臉總是充滿著光亮與溫馨。屬於父親的本能,會因著愛的注入,流向寶寶與妻子,愛的圈圈才會形成。

尊重媽媽的直覺與本能 協助她成為自信的母親

當一位母親在生產之後,都會發現自己的頭腦不見了。主要是她的身體扮演著主控者的角色,她必需要用她的身體來充份感覺著寶寶的存在與需要。寶寶也一樣。當她挨近母親時,寶寶就有安全感,也變得平靜。那是因為寶寶與母親仍在「一體」的狀態裡,只是這樣的一體感由子宮延展到手臂與乳房。母親的身體自然地分泌荷爾蒙,自然地想要靠近寶寶,也會自然地與寶寶互動。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新手母親環繞著的是尊重母親直覺與本能的能量,我們看到的會是一個快樂而有自信的母親。

如果,外在的聲音是使母親背離的自己本身自然母親的本性與本能,母親多半是不快樂的。或者,她是無所是從,不知所措的!她或者聽到了寶寶的哭聲,想要即刻抱起自己的寶寶,卻有另一個聲音出現說 ─ 不可以抱寶寶,會寵壞寶寶。這樣,媽媽就會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另一種狀況是,在寶寶未出世之前,已經有過多影響母親的負面資訊,例如,如果母乳不夠寶寶吃,可以添加配方奶等等的訊息,或是過度宣染剖腹生產的好處而沒有適當告知剖腹生產的風險等等,這些訊息都間接地在告訴女人,她有無法成為母親的風險。大部份,這樣的狀況,不一定是所有母親會發生的情形。不過,一旦大量的商業介入,母親也因之成為一位沒有自信的母親。

有自信的母親 一定會有自信的父親
 

尊重女性為母的本性與本能,她了解自己的寶寶,也會在互動中,不斷地增加這些了解。自信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一個能夠傾聽母親聲音的爸爸,也會用心來觀察自己的小寶寶,自然更能了解寶寶的行為。當然,也就更有能力來與寶寶相處和照顧寶寶。屬於父性的本能與愛一旦引動,自然就會流向家的每個角落。

在愛中交流著,在愛中學習與成長,也能自然成為自信的父母。

文章引用媽媽餵-媽媽百科 》育兒百科。(Mamaway媽媽餵:http://www.mamaway.com.tw


分類

六月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Blog Stats

  • 156,786 hits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to subscribe to this blog and receive notifications of new posts by email.

一起加入其他 5 位訂閱者的行列